?【交流周】首届中国—东盟新闻教育研讨会在我校举行
贵大新闻网讯 7月28日,由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组委会支持,贵州大学主办,贵州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承办的“中国-东盟新闻教育交流研讨会”在我校北校区举行。校党委副书记骆长江,贵州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邓国超出席活动。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张志安,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李双龙,泰国清迈大学副校长Terspatt Vannaruemol,老挝国立大学大众传播学系副主任Hommala Phensisanavong,澳门互联网研究学会会长张荣显等国内外学者参加此次研讨会。我校文学与传媒学院院长杨仁厚主持研讨会。
骆长江说,举办此次新闻教育研讨会不仅能够深化对于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教育诸多问题的认识,而且有助于加强对于东盟国家的了解,丰富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的内容。他希望在各位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下,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下,通过此次研讨会,能够碰撞出更多合作的火花,为新闻人才教育和培养奉献出力量。
邓国超从“贵州部校共建取得积极成效”“贵州新媒体融合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贵州正掀起一场脱胎换骨的媒体融合革命”三个方面阐述了贵州近年来新闻传播事业取得的重大成效。邓国超在发言中讲到:“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是中国与东盟教育交流的重要平台,希望中国与东盟高校在加强新闻教育合作交流的同时,也能在新闻合作方面多作尝试和努力,推出一批影响广泛的精品力作,锻炼一批具有国际新闻工作队伍。”
李双龙以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国际与跨文化交流为实例,从“复合型+全媒体人才培养”“‘双挂’已经成为常态”“实践设施不断完善”“国际化+跨文化得到了加强”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媒介融合背景下的跨文化交流模式及创新。
张志安从“公共传播时代的来临”“新新闻生态系统:格局与特点”“公共传播的素养和能力要求”“新闻传播教育的范式革命”四个方面作了题为“公共传播视野下的新闻传播教育”的学术报告。
Terspatt Vannaruemol主要以“大众传播的1.0时代”“大众传播的2.0时代:专家的时代”“大众传播的3.0时代:地球村”“大众传播的4.0时代:信息随手可得的时代”等四个大众传播潮流为背景介绍了清迈大学新闻传播的教育内容和主要特点,并希望未来可以和中国的大学有更多的交流和互访。
Hommala Phensisanavong介绍了老挝的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社交媒体和手机等传媒系统近年的发展情况,并就老挝国立大学大众传播学系的建立、课程设置以及对外合作交流等基本情况做主要阐述。
张荣显分别以研究问题、概念、方法、发现、结论等为切入点作题为“海峡两岸暨港澳的媒介融合论述及发展趋势研究”的报告,重点阐述了“以两微一端为主要新媒体类型的融合趋势”“媒介融合以消费平台为主要应用趋势”“以大数据为关注焦点的技术发展趋势”等媒介融合发展趋势。
下午,与会代表们围绕“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教育的挑战和机遇”“媒介融合背景下的传播新态势”两个话题展开了分组讨论。
文字:学校新闻中心 凡佳佳 新闻网编辑部 安洪锋
摄影:记者团 杜帅
责任编辑:尹梓熹